6月28日,开云在线注册及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主办的“风雅弦歌国学季——第三届海峡两岸国学教育论坛”在长江路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来自台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二十余名学者出席。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施军致欢迎辞,论坛由开云(中国)党委副书记许芳红主持。
施军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高校学者致以亲切的问候。施军表示,国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海峡两岸,同文同语,推行国学教育,是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共同的历史任务。国学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超越政治、经济、地域的阻隔,将海峡两岸的文化情感深刻联结在一起,感谢各高校对我校国学传播与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论坛共分为上午、下午两场进行。当天上午,学者们围绕“国学经典研究与解读”“传统国学与审美教育”“当代国学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学传承与创新”四大主题展开讨论。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洪锦淳主任、吴惠珍老师、黄丽娟老师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丰富的案例分享了国学教育的创新思考与实施路径。江苏师范大学开云(中国)院长沙先一、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王彦蘅博士与晁瑞博士就国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传统美学下的声育教育问题、中文本科生如何提升文本解读能力问题阐明了意见。南京大学开云(中国)教授周欣展从哲学层面阐释了千帆诗学的特征。南京师范大学开云(中国)院长高峰介绍了南师大国学研究的渊源、传承与特征。苏州大学开云(中国)教授钱锡生从字面、句子和篇章三个方面阐述晏几道词化用唐诗的特点与原因。江苏师范大学陈洪教授以陶渊明为例交流了如何更准确地解读经典,探讨了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统一对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南通大学开云(中国)院长钱荣贵探讨了国学如何真正做到转换与创新问题。盐城师范学院开云(中国)院长岳峰阐释了如何在与外国文化碰撞中增强文化自信的新途径。江苏师范大学开云(中国)教授王立增提出地方高师应创建多元有效的国学交流平台。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黎晟教授介绍了历代图像中的“女德”观念。江苏师范大学开云(中国)范春义教授发表了对韩愈《祭鳄鱼文》的看法。淮阴师范学院杨佳蓉博士透视了《左传》夏姬史事的人文美学。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守勇教授以《乐记》为中心强调礼乐的一体性和深层性。
当天下午,周欣展教授的《白话文作文教学理论》、高峰教授的《唐宋文化与唐宋诗词》、钱锡生教授《唐宋诗词的传播与接受》、陈洪教授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诵读》讲座丰富了“风雅弦歌国学季”的内容。四位教授通过生动详实的材料、深度的学理思考展示了国学的独特魅力。
风雅弦歌虽美,终有落幕之时,开云(中国)副院长杨颖主持闭幕式。洪锦淳总结了国学季所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了活动的重要意义。许芳红致答谢辞,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衷心谢意与进一步共同推进海峡两岸高校开展国学教育交流的愿望。
荷露溢清夏,众芳正娉婷。群贤高论里,流水杳然行。本次论坛为两岸学者提供了国学交流的平台,增进了两岸学者的友谊,推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更为国学教育指明了方向,指示了路径,也为开云(中国)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